恰饭专区(合作看页脚)
立即入驻

ResearchGate于2008年由Ijad Madisch博士和Sóren Hofmayer博士以及计算机科学家Horst Fickenscher创立。ResearchGate是连接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网络。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万会员使用它来分享、发现和讨论研究。我们的使命是连接科学界,使研究向所有人开放。

ResearchGate主要功能

1. 分享自己出版物,学术报告,数据等。同时可以访问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ResearchGate

以上图为例, 我们可以在ResearchGate网站上看到一名研究学者的学术成果汇总目录。如下表所示:

ResearchGate

因此,只要与科研相关的成果,基本都能上传到ResearchGate网站。系统会自动整理好所有的研究成果,便于用户之间交流与访问。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个research模块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文献呢?

首先,这个模块内部设置了一个“搜索关键字”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相关文献就会在搜索框下面显示出来。

其次,该模块的研究成果是按发表时间倒序排列的,即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会优先展现。

因此,无论你是想要查看自己的科研成果,还是想阅读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ResearchGate 都可以轻松帮你搞定!

2. 与同行的研究学者,科研合作伙伴,以及研究领域内的大牛建立联系并进行协作。

ResearchGate

ResearchGate目前有超过1500万用户(主要是科研人员),包括6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全球学术圈的交流平台。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个平台与其它研究学者探讨交流呢?

首先,我们需要注册一个ResearchGate账号。但是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邮箱一定要使用教育机构(如大学)或科研机构的邮箱,这样网站才能识别你作为科研人员的身份,才允许注册账号。注册之后,我们可以关注(follow)其他研究人员的ResearchGate 账号。关注对方ID之后,你可以直接给对方私信。比如向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大佬请教问题,与同行交流idea等。这是建立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这种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你关注的学者们的所有科研动态(比如新发表的论文,会议报告,新加入的科研项目,推荐的论文,以及他的论文引用信息等)都会出现在ResearchGate网站上你个人的Home界面中。此功能相当于微信的朋友圈,十分便捷。

除了关注ID私信之外,还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与感兴趣的学者交流。第一,推荐(recommend)或者关注(follow)对方的研究成果(见下图)。此外,如果你能够给对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论意见那自然更好。

ResearchGate

第二,当我们缺乏有效途径下载论文时,我们可以在ResearchGate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论文并与作者进行互动。比如我们可能会遇到作者没有上传论文附件,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向作者求助。点击论文所在界面下的“Request full-text”,发送请求成功之后,这个“Request full-text”会变成灰色的“Full-text requested” (如上图)。此时,ResearchGate会给论文作者发送邮件传达你的请求,并在作者回复之后第一时间邮件通知你。

3. 获取统计信息,找出谁在阅读和引用你的科研成果

ResearchGate上图是ResearchGate中某位学者的科研状态统计数据。通过汇总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该作者的总研究兴趣分数(Total Research Interest)是2714,总的论文被引次数(Citations)是4538次,获得了30个推荐(Recommendations),科研成果访问量(Reads)截止当前有26295次。除了提供整体统计信息之外, ResearchGate还会每周向你发送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内容包括过去一周你的研究成果被阅读次数,被引次数等信息。如下图:ResearchGate

4. 提出问题,获得答案并解决研究问题

ResearchGate

ResearchGate 中的“Question”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模块,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见上图)。

第一,你可能回答的问题。系统会根据你的研究背景自动推荐。

第二,你关注过的问题。只要系统上有学者给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ResearchGate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第三,你已经提出的问题。如果有任何动态,ResearchGate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第四,提出新的问题。比如你在平时做科研的过程中遇到了难解的问题或者有趣的问题,你都可以在ResearchGate 上发布这个问题。提问功能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点击“提问”按钮,在对应位置输入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详细描述(见下图),然后直接发布问题即可。

ResearchGate

5. 使用ResearchGate找到合适的工作

ResearchGate

如上图所示,在ResearchGate 的主界面有一个工作(Jobs)模块。首先在第一栏的搜索功能下,我们可以选择潜在的工作地区(覆盖全世界)和研究领域,此外,你还可以添加个人偏好设置。ResearchGate 会结合相关信息自动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除了可以找工作之外,我们还可以发布招聘启事,见上图右下角。比如你的课题组有博士空缺,或者需要博士后,以及高校需要招聘老师等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

网址预览

数据评估

ResearchGate浏览人数已经达到 183,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 ResearchGate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 ResearchGate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 ResearchGate 特别声明

本站 稀饭网址提供的 ResearchGate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 稀饭网址实际控制,在 2023年10月14日 下午10:5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稀饭网址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PubMed
PubMed

以上字母;? 代表零或一个字母。截词检索只针对单个词,而对词组无效,如:bacter*, 可以检出以bacter为词干的单词bacteria、bacterium等最多600个单词。截词符既可以放在检索词之前,也可以放在词语中间,或词语最后。3. 限定词限定检索通过将检索词限定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字段中,来减少搜索结果。常用的限定检索符号为:双引号"",其表示强制检索,这个跟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的强制检索是一样的。跟截词符不同,使用双引号进行强制检索可以应用于某个单词,也可以用于词组。注意:所有的检索符号都必须是英文状态下输入。4.检索字段标识符可以在检索词后面加上字段标识符来指定检索词的含义,从而实现精确检索。比如说检索具体某一篇文献,在文献标题后加[TI]可以限定检索文章标题。常用的检索字段标识符如下:<img decoding="async" data-src="https://img.zhanlian.net/wp-content/uploads/2022/12/20221204223620-bf5ac.png" src="https://www.zhanlian.net/wp-content/themes/onenav/images/t.png" alt="PubMed" alt="PubMed检索字段标识符" crossorigin="anonymous" data-ratio="0.4666666666666667" />二、PubMed检索方式1.自由词检索自由词检索即是输入与检索信息相关的任意词(组),而主题词检索则是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它对文献中出现同一概念词汇的书写形式具有严格的规范控制。需要注意的是,PubMed具有智能检索的功能,对输入的每一个自由词它将会自动进行自由和规范主题词双重检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在数据库中搜索“维生素 H” 相关文献,直接在「All Fields」中输入自由词:「vitamin H」。此时,PubMed的实际检索式为:“biotin”[MeSH Terms] OR “biotin”[All Fields] OR “vitamin h”[All Fields]。Biotin 就是 vitamin H 的规范化主题词。也就是说,PubMed自动增加了主题词的检索。2.主题词检索自由词检索往往会由于初步检索词汇的宽泛,导致输出结果过多,不方便整理。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主题词进行检索,但是很多词语我们往往不知道他的规范主题词是什么,这时候就可以借助主题词数据库进行检索。新版主题词数据库的进入方式:在 Pubmed 主界面的右下角选择「MeSH Database」→「NLM MeSH Homepage」→「Browser Instructions」→ 「MeSH Browser 」,当然,嫌麻烦也可以直接从下图的网址(https://meshb.nl.nih.gov/search)直接进入。<img decoding="async" class="rich_pages loading" data-src="https://img.zhanlian.net/wp-content/uploads/2022/12/6482b-wxsync-2020-04-a3eb24e232146292aa2554a3da331fb6.png" src="https://www.zhanlian.net/wp-content/themes/onenav/images/t.png" alt="PubMed" data-backh="310" data-backw="578" data-ratio="0.536328125"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2560" data-was-processed="true" />比如我们继续以「vitamin H」搜索,就会出现下方图片的检索结果,发现它的规范主题词是「Biotin」。<img decoding="async" class="rich_pages loading" data-src="https://img.zhanlian.net/wp-content/uploads/2022/12/9f717-wxsync-2020-04-2d12d7784d2c82656c7e68f86cbcacf2.png" src="https://www.zhanlian.net/wp-content/themes/onenav/images/t.png" alt="PubMed" data-backh="266" data-backw="578" data-ratio="0.4609375"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2560" data-was-processed="true" />3.作者姓名检索:按照姓+名缩写(不用标点)的格式键入作者姓名,如:smith ja或jones k, 系统会自动在作者字段内进行检索。姓名第一个字母可用大写也可用小写,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字一般用缩写。考虑到作者姓名的不同形式,PubMed采用自动转换功能进行作者姓名检索,如:smith j将检索成smith ja, smith jb, smith jr等。精确检索:可以用双引号将作者名引起来,再加作者字段限定[AU],如:"smith j"[au],这样可避免PubMed自动转换,实现精确查找。4.期刊名称检索:利用文献「来源期刊名称」检索时,刊名既可以是全称,也可以是 MEDLINE 刊名标准缩写。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期刊名同时也是主题词,比如:Cell。所以这样的期刊名称在搜索时需要加上刊名标识符 [ta] 进行限定。刊名中带有括号的,可以将括号省略不输入。最后一招,还可以通过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代码,是的,没错,就是使用看起来很眼熟但是不知道全称的 ISSN 代码来查询,这样可以准确的查询到绝大多数期刊。

Sci-Hub
Sci-Hub

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2011年,哈萨克斯坦研究生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因为挡在付费墙背后的研究论文成本过高,而决定成立Sci-Hub。它的用户遍布世界各地。2019年9月,网站持有人宣称Sci-Hub每天处理约400,000宗请求。2021年2月,Sci-Hub的主页显示它存储了超过8500万篇论文。Sci-Hub和埃尔巴金在美国两度被控以侵犯著作权。两次皆因答辩人缺席而败诉,令Sci-Hub失去了一些网址。自此它便定期更换网址。Sci-Hub得到科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赞誉,认为它能有效传播科学界的知识,把得到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大众。出版商则批评它侵犯著作权,令自身收入减少,危害大学的网络安全(不过出版商可能只是夸大有关威胁)。Sci-Hub亦诱使出版商把付费墙设得更严格。埃尔巴金在为Sci-Hub辩护时,会反过来质疑出版商的商业手法是否符合道德和《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七条。她坚持营运Sci-Hub是一种道德责任,法律不应阻止她。她曾表示:“如果美国人全都遵从恶法,那么他们到了今天仍会受女皇统治,奴隶制亦会继续存在”Sci-Hub依靠用户捐款来维持运作。埃尔巴金避免第三方人士参与网站营运,从而加强它的安全性。它的PHP代码由她亲手撰写;除此之外,她亦亲自架设Sci-hub的服务器,自行负责日常维护工作。部分司法机关曾下令有关机构须没收Sci-Hub的域名。为了继续营运,它只好更换其他URL地址和IP地址。Sci-Hub凭着外流的身份验证信息,去获得挡在付费墙背后的学术论文。至于该些身份验证信息从何而来则没有清晰答案。它们有些可能被原拥有者卖掉,有些则可能经钓鱼式攻击获取。埃尔巴金否认自己发过钓鱼邮件,并表示:“我并不在乎该些密码的出处”。埃尔巴金在2021年提到:“该些身份验证信息由学生、教职人员、学术机构自愿提供,因此我并没有必要破坏互联网安全”。根据学术出版协会的说法(它的部分成员曾控告Sci-Hub),Sci-Hub所使用的身份验证信息能够访问大学网络上的其他信息,当中部分更于黑市出现。数篇报导写道,Sci-Hub渗透了超过370间大学的电脑网络,横跨39个国家。若把每个国家分开来看,那么美国就有超过150间学术机构被渗透;加拿大有超过30间;英国有超过39间;瑞典则有超过10间。Sci-Hub收录了差不多所有学术出版商出版的文章,像是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化学学会、威立-布莱克威尔、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它亦收录以开放获取形式授权的作品。它向用户提供有关内容时不会考虑出版商的著作权,亦不要求用户订阅或付费:10。用户能以不同方式获取文章,可行方法有于Sci-Hub的搜索栏或网址输入DOI、于出版商的域名前方加入Sci-Hub的网址。Sci-Hub会把一些金色开放获取作品的元数据跟CrossRef和Unpaywall比对,然后把请求重定向至其他网站。它有时亦会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用户还可透过即时通信服务Telegram的机器人获取文章。如果Sci-Hub发现所请求的论文已存放服务器当中,那么便会立即回应请求。若在服务器找不到该论文,那么就会向用户显示一个等待画面,同时后台会向一系列代理服务器给出其他人的证书,直到找到该论文为止。之后再把它存储在服务器中,同时回应请求。截至2014年年底,创世纪图书馆一直为Sci-Hub的学术资源提供存储空间。用户在Sci-Hub上要求的论文会先从创世纪图书馆那边查找。若图书馆存储了其目标资源,则从那里提供。若没有,Sci-Hub会以其他方式获取论文,然后存储到创世纪图书馆。Sci-Hub在此之前一直沿用经过6小时就删除缓存内容的系统,故此改用此一永久存储服务就能让它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自2015年起,Sci-Hub改用自身的服务器去永久存储论文。截至2017年,Sci-Hub仍继续把电子书的请求重定向至创世纪图书馆。2021年,由于该网站所面对的法律挑战增多,故活动家于Reddit发起了Sci-Hub文章的做种备份计划,以望利用BitTorrent技术把Sci-Hub的内容去中心化地存储和发送给其他用户。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